鲁迅先生的简介(鲁迅的人物介绍)
本文目录
鲁迅的人物介绍
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7),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在与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二、鲁迅作品: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4、论文集:《门外文谈》5、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生平的简短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笔名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ldquo鲁迅rdquo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童年时期 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了下来,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一鲁迅简介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鲁迅生平简介1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4野草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鲁迅的生平简介 篇1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鲁迅人生经历简单概括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家,取名樟寿1892年入三味书屋读书1898年往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树人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898年春,鲁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2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3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鲁迅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少年时期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享誉世界文坛,在文学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为鲁迅生平简介3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一鲁迅生平简介300字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鲁迅的简介著作主要内容
鲁迅(1881年9月25日到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等等。
鲁迅先生的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鲁迅手抄报内容
一、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鲁迅作品
1、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杂文集
《坟》、《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三闲集》 、《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 、《花边文学》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且介亭杂文》 、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三、主要成就
1、文艺成就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学术成就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古小说钩沉》《嵇康集》《汉画像集》《会稽郡故书杂集》等数十部古籍,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3、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鲁迅简介及代表作
一、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代表作:《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呐喊》、《野草》、《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伤逝》、《彷徨》、《论睁了眼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4、《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
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鲁迅人物简介有哪些
第一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第二种:
鲁迅(1881~1936年),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一个破落士大夫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治疗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意指肉体病痛,便改型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的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了大量的杂文范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的运动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对于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思想,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鲁迅也因此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界,文学界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有关鲁迅的资料
鲁迅资料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 *** 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资料格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 迅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 鲁 迅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 鲁迅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评价1。鲁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最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2。王朔曾经这样说:“当时我很容易崇拜谁,《艳阳天》我觉得写的非常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的好,他的小说写的过于沈闷。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他认为:“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他进而攻击鲁迅的人品:“鲁迅这个人,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开,自他去了上海,心无宁日,天天气得半死,写文章也常和小人过不去。愤怒出诗人,你愤怒的物件是多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呈现出多大格局。”王朔还说:“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我坚持认为,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总是可疑的,说起来不心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杰出的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学观与现代派的调和者。他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以欧化的艺术改造传统,他不像前几年的“现代派”那样只重皮毛外壳,他在适度照顾中国读者的同时显示自己思想与美学的先锋性。诗歌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夜关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阻郁达夫移居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简介
一、鲁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二、鲁迅主要作品有:《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1、《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3、《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5、《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鲁迅的资料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扩展资料:
鲁迅学术思想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极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不利于创作的现实客观条件,他本来计划要写的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在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支持鲁迅进行学术创作的两大观念,其一,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其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更多文章:

攀枝花人事考试网首页(现在攀枝花人事考试信息在哪个网站查看)
2025年3月8日 07:50

山东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中计算机类包括哪些专业)
2025年4月5日 05:30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用书(考会计资格从业证 需要看的是哪三本书)
2025年2月27日 09:40

2021陕西高考理综(2021陕西和河南高考考试试卷一样吗)
2025年3月22日 03:40

华东政法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华东政法大学专升本外地可以报吗)
2025年2月18日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