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李峤(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
- 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 中秋月作者是谁
- 《中秋夜》李峤带拼音
- 中秋夜全诗是什么
- 中秋夜唐李峤翻译和注释
- 中秋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中秋夜的作者是谁
- 中秋夜是唐代诗人谁写的
- 季峤中秋月 诗人怎样的感慨
- 李峤的中秋夜古诗
唐诗中秋夜的意思是什么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译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月作者是谁
《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念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全诗内容:“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全诗描绘了诗人中秋赏月时所见之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月》原文解释:
中秋的夜晚,夜空中明月在望,圆盘里盛满了银白的月光,在这高爽的秋季,月光显得格外清凉。月宫中还有婀娜多姿的桂树。一年漫长的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今夜恰逢此良辰美景,普天下都是这朗朗明月当空高照。
《中秋月》作者,张祜,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张祜的代表作还有《宫词》、《正月十五夜灯》。《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中秋夜》李峤带拼音
有关《中秋夜》李峤带拼音如下:
yíng quē qīng míng wài ,dōng fēng wàn gǔ chuī 。hé rén zhǒng dān guì ,bú zhǎng chū lún zhī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yuán pò shàng hán kōng ,jiē yán sì hǎi tóng 。ān zhī qiān lǐ wài ,bú yǒu yǔ jiān fēng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一轮明月静静地洒下皎洁的清辉,庭院里梧桐树摆弄着自己的影子。在这寂寞的中秋夜,漂泊的旅人只能独坐灯火阑珊的角落。天上宫阙,今夕又如何。素洁的嫦娥啊,你真的无怨无悔吗?夜夜相伴清冷的玉蟾和孤寂的桂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娇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一一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
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作者:
李峤(644年或645年-713年或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李峤幼通“五经”,二十岁登进士第三,举制河北策甲科,授长安尉,迁监察御史、给事中。因触犯了武后的旨意,出任润州司马。后被召回为凤阁舍人。
武周圣历(698年-700年)初,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任成均祭酒,责领修《三教珠英》。累迁鸾台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707年-710年)中,以特进守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睿宗即位后,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卒于庐州
中秋夜全诗是什么
《中秋夜》唐 - 李峤 - 中秋月二首【年代】:唐【作者】:李峤【题目】:中秋月二首【内容】: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中秋夜唐李峤翻译和注释
中秋夜唐李峤翻译和注释如下:
翻译:秋月皎洁光华照四方,星稀疏朗木叶落无声。全府上下同样在仰望,都是家人思妇对月传幽情。
注释:
1、光华:光亮而有光彩。
2、星稀疏朗:写中秋时明月皎洁,星度稀疏,使得月光更加洁白明亮。也有版本写为:中秋月朗星疏。
3、传幽情:传递情感。是夫妻恩爱,还是思妇念远,写出诗人的感想和感触,令读者猜想不尽。
中秋夜唐李峤的思想
中秋夜是唐朝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相聚的渴望和期盼。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明亮的圆月和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思想方面来看,李峤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庭、亲情和团圆的价值观念。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聚集在一起,享受家庭的温馨和欢乐,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中秋夜是一个美好的时刻,是一个可以放下繁忙和忧虑,享受宁静和温馨的时刻。
从社会方面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中秋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时刻。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同时,诗中也表现出人们对团圆和相聚的期盼,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共同愿望和追求。
从个人品质方面来看,李峤的这首诗也表达了他自身的品质和性格。他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表现出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同时,诗中也表现出他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也反映了他自身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此外,从这首诗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李峤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他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悠长,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我们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中秋夜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中秋夜的作者是谁
1、《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李峤,唐代诗人。字分工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2、《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译文: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中秋夜是唐代诗人谁写的
中秋夜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
一、原文
《中秋夜》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二、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三、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四、赏析
1、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2、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3、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五、作者介绍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季峤中秋月 诗人怎样的感慨
中秋夜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注释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3.雨兼风:急风和暴雨译文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创作背景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的中秋夜古诗
李峤的中秋夜古诗如下:
1、中秋夜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中秋夜译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去寻找真理。
3、中秋夜赏析:
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和神秘。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这个团圆之夜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前两句写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迷人的中秋月夜;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峤的中秋夜在诗坛的影响:
1、诗坛的繁荣:
李峤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被后人传颂。他的《中秋夜》作为一首优秀的五言绝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带动了唐代诗歌创作的高潮,促进了诗坛的繁荣。
2、思想的解放:
李峤的《中秋夜》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一种清新脱俗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影响了后世的诗人。
3、文学的传承:
李峤的《中秋夜》作为一首优秀的五言绝句,传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对后世的影响:
李峤的《中秋夜》不仅在唐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后来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更多文章:

智联招聘网站官网首页(智联招聘上面注册后怎么完善个人信息和简历)
2025年4月12日 04:30

大学生社会实践2000字报告(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范文4篇)
2025年2月21日 15:40

意大利读研一年费用是多少(意大利留学在国内的费用具体是多少)
2025年2月10日 01:50

朝乾夕惕怎么读?“朝乾夕惕,夕惕朝乾”分别是什么意思,雍正因为这句话找年羹尧的麻烦.求文人帮忙解释下,谢谢
2025年3月17日 14:00

天津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时间(天津2016年人力资源资格证报考时间是什么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有哪些)
2025年3月19日 14:20

邯郸市教育局官网登录(邯郸教育局官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教研怎么看回放)
2025年4月13日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