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题库(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
本文目录
- 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
- 初中物理竞赛备考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选析(要详细全面的)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 一道2013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题:第8题文库有图
- 求初中物理竞赛真题~
- 初中二年级奥林匹克物理试题
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题
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知识竞赛(初二组) 一、选择题(共59分)(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中,第l~13题每题2分,第14~20题每题3分,共47分)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 A.6.7×104米 B.6.7×105米C.6.7×106米 D.6.7×107米2.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A.0.52毫米 B.0.53毫米C.0.518毫米 D.0.052厘米3.自行车尾灯能够把车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朝着相反方向反射回去,这是因为尾灯上安装了 A.平面镜 B.多组直角棱镜C.多组凹面镜 D.多组凸面镜。4.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5.用t1代表太阳表面的温度,t2代表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的温度,t3代表液态氮的沸点,t4代表南极洲的最低温度,它们温度高低的正确顺序是 A.t4<t3<t2<t1 B.t4<t3<t1<t2C.t3<t4<t1<t2 D.t3<t4<t2<t16.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进入画面,下列措施中符合要求的是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B.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同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7.大小分别为5牛和10牛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其合力的大小 A.只能是15牛 B.只能是5牛C.大于5牛,小于15牛 D.可能是5牛,也可能是15牛8.春秋战国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高水平著作的学者是 A.孔子 B.墨子C.孟子 D.老子9.最先用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的科学家是 A.杨振宁 B.吴健雄C.丁肇中 D.李政道10.图1所示的各图中能代表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11.物块P和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所示,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Q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B.Q对P的支持力和P对Q的压力C.Q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D.P受到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1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B.运动物体在阻力作用下会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消除惯性C.物体静止时惯性最大,运动时惯性减小D.在太空航行的宇宙飞船中,物体仍然具有惯性13.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将能源分为三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第二类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第三类能源来自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人们已经利用的太阳能和核燃料分别属于 A.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二类能源B.大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C.太阳能是第二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一类能源D.太阳能是第一类能源,核燃料是第三类能源14.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35千米/时 B.40千米/时C.45千米/时 D.50千米/时15.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各装了半杯水,把相同质量的小铜块、小铁块和小铝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中,结果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加最大的是 A.放入铜块的杯子 B.放入铁块的杯子C.放入铝块的杯子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为a,全部结成冰后体积变为b;一定质量的冰体积为c,全部化成水后体积变为d,则 A.b比a大1/10,d比c小1/9B.b比a小1/10,d比c大1/10C.b比a大1/9,d比c小l/10D.b比a小1/9,d比c大1/917.小球沿图3所示的光滑斜面由a滑到b,接着又在光滑水平面bc上滑动,比较小球在a、b、c三点时速度的大小 A.Va<vb>vc B.va<vb<vcC.va<vb=vc D.va<vb,vc=018.匀速上升的气球下面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石块,当细线突然断了以后,石块的运动状态将是(不计空气阻力) A.继续匀速上升B.立即加速下降C.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D.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19.平面镜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图4所示),则S在镜中的像S′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A.以速度v水平向左移动B.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动C.以速度2v水平向左移动D.以速度2v水平向右移动20.有一个上细下粗的筒,下端用一薄片盖住后浸入水中(不计薄片重),薄片因受水的压力而不下落,如图5所示。这时向筒内轻轻注入150克水后,恰能使薄片下落,那么下列做法中同样可使薄片下落的是 A.往筒内轻轻注入150克水银B.往筒内轻轻注入150克酒精C.往筒内轻轻放入150克砝码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二)多选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来,并把它们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选对一个者给l分,有选错的不得分。每题3分,共12分)21.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雾是冰升华形成的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2.要使一束平行光通过某光学器件后仍为平行光束,则可选用的单个光学器件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C.凹透镜 D.两面平行的玻璃体23.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挂在两根强度相同的细线下,但在乙的上方接一段橡皮筋,两球在同一高度时平衡,如图6所示,然后托起两个小球到另一相同高度,突然放手,结果 A.有可能挂甲球的细线断了,而乙球的细线未断B.有可能挂乙球的细线断了,而甲球的细线未断C.只要挂乙球的细线断了,则挂甲球的细线一定断D.只要挂甲球的细线断了,则挂乙球的细线一定断24.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贴着墙保持静止,如图7所示,这时 A.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f=GB.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f=FC.若增大F,则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D.若增大F,则摩擦力f保持不变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25~31题,每空1分;32~38题,每空2分。共32分)2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26、音乐会上,男中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一位女高音歌手,______歌手的音调高,______歌手的响度大。27.影子是由光的______性质形成的,倒影是按光的______规律形成的。28.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______因发现一种长寿命、重质量的介子,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9.漏水运转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是我国的______发明的。30.奠定经典物理学基础并被誉为“力学之父”的英国科学家______,他的名著《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31.1942年,中国物理学家______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半年之后,美国科学家根据这一方案进行实验,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32.一列车正以18千米/时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车窗外刮的是______风,风速是______米/秒。33.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来测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温度,它的示数是110℃;放在冰水混合液中时,它的示数为-2℃。若用这支温度计测教室里的温度,示数为26℃,则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______℃;如果用它测量冰箱内的温度,示数为-16℃,则冰箱内的实际温度是______℃。34.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图8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段和______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35.长颈鹿是世界上个子最高的动物。个子高了,血压也要高,所以长颈鹿又是世界上血压最高的动物,雌长颈鹿平均高约4.3米,血液密度约1.05×103千克/米3,当长颈鹿的心脏收缩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4米的脑子里去时,压强至少是______。36.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设光速为c,声速为v,闪电处离人的距离为s则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的时间间隔为______。37.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3,乙的体积是甲的1/2,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__。38.一条小河与一条公路平行,甲沿河坐小船往返于A、B两地,乙沿公路步行往返于A、B两地。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乙在公路上行走的速度相同,其大小均为v,现河水的流速为v水,则甲、乙在这两地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三、作图题与实验题(共21分)39.(4分)一物体A受到重力5牛,放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的斜面上,受到支持力4牛,A在斜面上处于平衡状态,请用力的图示法将这两个力画出来。40.(3分)如图9所示,光线AB是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光线SC的反射光线。清画出平面镜M和像S′的位置。41.(3分)图10中S′为S的像点。请画出凸透镜的焦点及光线SA的折射光线。42.(6分)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一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如图11(a)所示,在称量之前必须将游码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使______。称量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11(b)所示时,天平平衡;用量筒量出纯水,如图11(c)所示。然后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水位升高后的位置如图11(d)所示。请把数据填入表中。根据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ρ=______千克/米3。43.(5分)你外出旅游时坐在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里,想测出汽车的速度,手中只有一块手表,该怎么测量?试写出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设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路旁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l米)。四、计算题(本题8分)44.如图12所示,一个足够大,粗细均匀的U形管,先在A管中注入密度为ρA的液体,再往B管中注入密度为ρB的液体,当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l/2时(l为B液体的液柱长度),管内液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再往A管中注入液体C,已知ρC=l/2ρB,欲使液体平衡时两管的液面恰好相平,应该注入液体C的液柱长度为多少?***隐藏网址******隐藏网址******隐藏网址******隐藏网址***进入后 点07年物理 竞赛专题,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初中物理竞赛备考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选析(要详细全面的)
一、填空(每空2分,共38分) 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中传播。 (2)小儿招手 (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 。 2 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_______移。 3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用的光学器材。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_镜,教学投影器上的反射镜是______镜。 4一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测得长为120.03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现改用分度值为1cm的尺来测该物体,则测出来的结果应是____________。 5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分钟行驶1800 m,然后又用了0.5h行驶了27km,最后用5分钟行驶了3k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6蒸汽火车以10m/s的速度向北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车头烟囱冒出的烟是呈柱形竖直向上,可见这时风是向____________刮的,风速是____________m/s。 7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到钢轨接头处要发出一次撞击声。如果车内乘客从某一撞击声起计时,数到第50声时共需25s,则火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某人坐在一辆以20m/s速度远离山崖行驶的汽车上,他大喊一声,过4s听到回声。则他喊时离山崖有_____________m(已知声速340m/s)。 8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的温度计,将它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96℃。若某液体的真实温度为20℃,用该温度计来测量这种液体的温度,其示数为 ℃。由以上条件可以判断,该温度计在 ℃附近,它的示数误差是最小的。 9某小船具有一定的速度,河水也有一定的流速,船在逆水中航行时,一只救生圈落入水中,当船上的人发现后,马上掉转船头追赶,(掉头时间不计)结果用了10min,追上了救生圈,则救生圈从落水到又被追上共经历的时间是 min。 10速度为50km/h的甲车和速度为70km/h的乙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120km时,一只鸟以100km/h的速度离开甲车直向乙车飞去,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在甲乙两车间来回飞着,当两车相遇时,这只鸟共飞行了 km的路程。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想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12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鱼和白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 鱼和白云分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虚像13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14冬天的乌苏里的气温下降到了-50℃,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之下的江水仍在流动,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50℃ B.0℃ C.低于0℃,高于-50℃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电梯的顶棚上悬挂一物体,电梯静止时,物体自由下落至电梯地板所用时间是t1 ,若电梯在匀速上升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离,到达地板所用时间是t2 ,则( )A.t1 》 t2 B. t1 《 t2 C. t1= t2 D.无法判断16《西游记》在当时电脑技术应用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导演是如何实现孙悟空腾空翻上几个跟头到达云层里呢?这里实际上是利用了背景画布。为了实现孙悟空的在腾空的同时又翻跟头到达云层,下列哪种做法最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A.“孙悟空”站在台上翻跟头,同时将画有天空背景的画布向上拉动 B.“孙悟空”站在台上翻跟头,同时将画有天空背景的画布向下拉动C.让画有天空背景的画布静止,用绳索拉着“孙悟空”向上运动,同时表演翻跟头D.让画有天空背景的画布静止,让“孙悟空”从高空跳下,同时表演翻跟头17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以液体的形式储存到钢瓶中。居民在使用中发现,冬天使用瓶装液化气,当接近用完还剩余少量液体时,早晚烧饭时即使将阀门拧到最大,煤气灶阀门也开到最大,火力也很小,只有中午使用时火力才较为正常,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早晨和晚上温度较低,瓶内液体不能蒸发B.冬天充的液化气杂质较多,用于燃烧的气体所占比例降低C.中午温度高,液化气燃烧效果比早晚好,因此火力大D.中午气温比早晚要高,瓶内液体蒸发加快,供气速度加快1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19某同学以速度v1走完全程的一半路程,再以速度v2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那么这位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v1 B.v2 C.(v1 + v2)/2 D.2(v1×v2)/( v1+ v2)20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摄出平面镜中的人,结果( )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他能摄出平面镜中的人,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摄出平面镜中的人,但照片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摄出平面镜中的人,但照片的上下、左右都与实际相反 三、综合题(21题6分,22题8分,23题6分,24题8分,25题4分)21、 2003年1月26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如图10所示,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问: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时间________小时. 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2小时42分,则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22 龟兔赛跑后,由于兔子轻敌败给了乌龟。回家以后,兔子细细地回想失败的原因。它记得,它跑到全程1/4处,回头一看,乌龟落在了老远,慢慢地爬着,于是它打了一个盹,等它醒来时发现乌龟距离终点只有1/10的路程了,但是它想,它跑的速度是乌龟的6倍,它相信还是能追上的,结果却没有追上,让乌龟得了冠军。请你帮它分析一下,为什么它确实追不上?23小明为了研究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物体的运动规律,用小球做了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二: 运动时间t/s 1 2 3 4 运动速度v/m•s-1 10 20 20 40 表一: 高度h/m 2 4 6 8 下落时间t/s 0.63 0.90 1.10 1.26 时间平方t2/s2 0.40 0.81 1.21 1.59 (1)、由表一可得出高度h与时间t的数学表达式是h=_______ t(2)、当物体从10m高处落下时,到达地面所用时间是________ s(3)、由表二可得速度v与时间t的数学表达式是v=________ t24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的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子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从文中找出一个有关光学方面德物理知识的句子填如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出现了科学性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不便或危害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5请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请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初中物理竞赛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pwd=wfq6 提取码: wfq6 初中物理竞赛|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专题讲义|87—18年上海市大同杯初中物理竞赛试题|07-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全套打包)|专题22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1 信息的传递-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20 生活用电-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9 电与磁-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8 电功率-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7 欧姆定律-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6 电压与电阻-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5 电流与电路-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4 内能的利用 热机-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专题13 热和能-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doc一道2013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题:第8题文库有图
解:R1与R2是并联,再加上任何一个支路都不会改变其他支路电流变化的,故,A、B都错;若使总电流不变,增大R1电流只有使R2支路电阻变大,而原题要求,为了使通过R1的电流稍增大一点,只能使R2支路的电阻稍大一些,故,答案选C
求初中物理竞赛真题~
《杜春雨|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赠送|3《跟老杜挑战物理竞赛题》初三上学期》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pwd=n88s 提取码: n88s杜春雨|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赠送)|3《跟老杜挑战物理竞赛题》--初三上学期|2《跟老杜挑战物理竞赛题》--初二下学期|1《跟老杜挑战物理竞赛题》-初二上学期|第8讲专题八:密度计算--密度测量问题|第7讲专题七:密度计算--空心问题|第6讲专题六:光的折射及凸透镜成像|第5讲专题五: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第4讲专题四:温度及物态变化|第3讲专题三:声现象回声声速|第2讲专题二追及问题平均速度|第1讲专题一机械运动过桥问题相遇问题|专题一机械运动过桥问题相遇问题.pdf|(4)专题一机械运动过桥问题相遇问题例8-例9.flv
初中二年级奥林匹克物理试题
力 和 运 动 【内容综述】 这一部分知识在学习运动学的初步知识,认识了力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是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延伸,惯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条件是这一部分知识的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是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要点讲解】 1.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知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状态的总要保持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总要按当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不能通过做实验直接得出这一规律。为此,伽利略设计了理想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总结,最后由牛顿等科学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种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有力则运动,无力则静止,力大运动得快,力小运动得慢的长期占领人们思想的错误观念,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飞跃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 (4)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0,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通常我们看到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是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力作用的结果。 2.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正确理解惯性,要注意以下四关: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总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质量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小。例如,用同样大小的力,抛出体积相同的铅球和皮球,显然皮球获得较大的速度,而铅球获得的速度小,即皮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而铅球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则说明铅球的惯性大,物理学中就用质量这一物理量来理度物体惯性的大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是在于物体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4)惯性和力的实质不同。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外界因素无关,把惯性说成是“惯力”,或者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等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例题分析】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力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分析与解:子弹射出后,它跟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之间脱离了接触,子弹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惯力是主观臆造的,找不到施力物体,实际不存在的力,子弹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时,在大药燃烧产生的燃气的作用下,使它获得很大的速度,由于子弹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用惯性跟力的大小相比较,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例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将落在何处? 分析与解:本题可用牛顿第一定律用说明,车厢里的人随车厢一起具有相同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当人竖直向上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人在水平方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人的速度仍与车速相同,这就是说,在人跳起的这段时间内,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路程,同时人在水平方向上也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了相同的路程,所以,跳起的人仍落回原处。 例3.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一杯水,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4-1-1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加速运动 D.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作减速运动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有关惯性知识的题目,逐一分析各选项。 (1)列车突然向右启动,说明列车原来静止,杯内水面应水平且也处于静止状态,车突然向右启动,杯子随车向右运动,杯内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水相对于杯子向左涌,左边水平应该高于右边的水平,与图中所示不符,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2)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根据以上分析,杯内水向右涌,右边水面高,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列车突然向右加速运动,杯内的水原来随列车向右匀速行驶,水面水平,车加速,杯子随车加速,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相对杯子,水向左涌,左边的水面应高于右边的水面,与图中所示不符,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4)列车突然向右减速运动,根据(3)中分析,杯子的速度随列车变小,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向右涌,所以D选项是正确。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强化训练 A 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斜面小车的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前进的距离最短,表明小车在毛巾表面速度变化最大。( )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 ) (3)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不易刹车,所以一些路段对汽车限速。( ) (4)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外力一定越大。( )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B.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 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3.用橡皮筋弹出去的飞机模型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 ) A.飞机受到惯力 B.飞机受到橡皮筋的弹力 C.飞机具有惯性 D.飞机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4.一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 B 组 1.如图4-1-2所示,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是( ) A.突然启动 B.突然制动 C.突然加速 D.突然减速 2.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间隔相等的时间内后落下a、b、c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作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是图4-1-3中的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3.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火车车厢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并且 如图4-1-4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 ) A.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B.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D.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4.图4-1-5所示,平板车质量为M,长为L, ,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左端放有质量为 的物体,右端是一根压缩了 的小弹簧,若上述物体间均无摩擦,则放手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m处于小车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参考答案 A组 1.(1)× (2)× (3)× (4)× 2.D 3.C 4.D B组 1.A、C 2.C 提示:三个小球离开飞机后,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向西运动的速度相同,离开飞机后,小球受到重力作用,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竖直方向上小球间距离不等。 3.B提示:车向右加速,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相对于车向左运动。两个球虽质量不同,但加速前都与车速度相同,车加速,小球仍保持原来车的速度,速度仍相同,因此,小球间距离不变。 4.B 提示:弹簧被压缩为原长的2/3L,恢复原来的长度,d点应移动到c处,由于物体之间无摩擦,物体m原处于静止状态,车受到弹簧作用向左移动,但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车向左移动了1/3L,所以物体m处小车的b点 回答者:淡季xj - 魔法学徒 一级 2-18 19:51上教版的吗? 回答者:z光剑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19 15:29***隐藏网址***先把这个网站给你,自己找一下嘛,我过一两天再给你发邮件.我是学物理的,我也在找这些. 回答者:轩辕皇弟 - 秀才 二级 2-23 17:42力 和 运 动 【内容综述】 这一部分知识在学习运动学的初步知识,认识了力的初步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是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延伸,惯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条件是这一部分知识的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是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要点讲解】 1.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知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状态的总要保持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总要按当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不能通过做实验直接得出这一规律。为此,伽利略设计了理想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推理,总结,最后由牛顿等科学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种方法是物理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它改变了过去那种认为有力则运动,无力则静止,力大运动得快,力小运动得慢的长期占领人们思想的错误观念,是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飞跃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见,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 (4)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所受合力为0,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通常我们看到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是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力作用的结果。 2.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正确理解惯性,要注意以下四关: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总之,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是质量。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质量大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小。例如,用同样大小的力,抛出体积相同的铅球和皮球,显然皮球获得较大的速度,而铅球获得的速度小,即皮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小,而铅球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则说明铅球的惯性大,物理学中就用质量这一物理量来理度物体惯性的大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是在于物体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4)惯性和力的实质不同。惯性和力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它与外界因素无关,把惯性说成是“惯力”,或者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克服物体的惯性”等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例题分析】 例1.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力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分析与解:子弹射出后,它跟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燃气之间脱离了接触,子弹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惯力是主观臆造的,找不到施力物体,实际不存在的力,子弹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时,在大药燃烧产生的燃气的作用下,使它获得很大的速度,由于子弹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惯性不是力,不能用惯性跟力的大小相比较,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例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将落在何处? 分析与解:本题可用牛顿第一定律用说明,车厢里的人随车厢一起具有相同的水平向前的运动速度。当人竖直向上跳起后,人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人在水平方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人的速度仍与车速相同,这就是说,在人跳起的这段时间内,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路程,同时人在水平方向上也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了相同的路程,所以,跳起的人仍落回原处。 例3.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一杯水,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4-1-1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加速运动 D.列车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向右作减速运动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有关惯性知识的题目,逐一分析各选项。 (1)列车突然向右启动,说明列车原来静止,杯内水面应水平且也处于静止状态,车突然向右启动,杯子随车向右运动,杯内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水相对于杯子向左涌,左边水平应该高于右边的水平,与图中所示不符,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2)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根据以上分析,杯内水向右涌,右边水面高,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列车突然向右加速运动,杯内的水原来随列车向右匀速行驶,水面水平,车加速,杯子随车加速,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相对杯子,水向左涌,左边的水面应高于右边的水面,与图中所示不符,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4)列车突然向右减速运动,根据(3)中分析,杯子的速度随列车变小,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水向右涌,所以D选项是正确。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强化训练 A 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斜面小车的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前进的距离最短,表明小车在毛巾表面速度变化最大。( )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 ) (3)由于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不易刹车,所以一些路段对汽车限速。( ) (4)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外力一定越大。( )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B.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 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3.用橡皮筋弹出去的飞机模型仍然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 ) A.飞机受到惯力 B.飞机受到橡皮筋的弹力 C.飞机具有惯性 D.飞机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4.一氢气球吊着一个重物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 / 秒的速度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 B 组 1.如图4-1-2所示,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的变化是( ) A.突然启动 B.突然制动 C.突然加速 D.突然减速 2.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间隔相等的时间内后落下a、b、c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作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是图4-1-3中的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3.正在匀速向右直行的火车车厢光滑地板上,放着质量不同的甲,乙两个球,并且 如图4-1-4所示,当火车突然加速时( ) A.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减小 B.两个球都向左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C.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不变 D.两个球都向右运动,两球间距离增大 4.图4-1-5所示,平板车质量为M,长为L, ,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左端放有质量为 的物体,右端是一根压缩了 的小弹簧,若上述物体间均无摩擦,则放手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m处于小车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参考答案 A组 1.(1)× (2)× (3)× (4)× 2.D 3.C 4.D B组 1.A、C 2.C 提示:三个小球离开飞机后,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向西运动的速度相同,离开飞机后,小球受到重力作用,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竖直方向上小球间距离不等。 3.B提示:车向右加速,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相对于车向左运动。两个球虽质量不同,但加速前都与车速度相同,车加速,小球仍保持原来车的速度,速度仍相同,因此,小球间距离不变。 ***隐藏网址***
更多文章:

山东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学硕可以调专硕吗)
2025年2月17日 15:50

基础护理1000题选择题(护士资格《基础护理学》实践能力训练题)
2025年2月28日 08:50

成都体育学院招生网(哪里可以查到成都体育学院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2025年4月1日 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