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哪里)
本文目录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哪里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仁道的体现。本色天然,不假修饰)。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论语里仁: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德不孤,必有邻 的出处,释义,解说
出处:“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子《论语·里仁》篇释义:“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解说: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所以“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分析:
【德不孤,必有邻】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话,德,从何谈起?德,可重复。不德,则不可重复,需加以改正。好比:苗要呵护,草要根除。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作者是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租游首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边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虽然“德不孤”强调的重点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而,从我们今天来理解,“德不孤,弊数必有邻”这句话,不仅仅只讲述了一个提高道德修养的问题。
“德不孤,必有邻”说明了,只要自己不懈地追求,身边的人可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而远方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一定会给磨拿我们送来遥远的帮助和祝福。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什么
1、出自论语#8226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必有邻的意义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2、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3、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原句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德不孤,必有邻 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4、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作者是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论语·里仁篇。5、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子的论语里仁一德不孤必有邻释义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二德不孤必有邻出处 孔子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三德不孤必有邻分析 德。6、“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的“里仁”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一定是不会孤独的,绝对是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的“里仁”篇一共含有二十六章的内容,全部都是记录的孔子的言论“里仁”篇当中主要探讨。7、出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出自论语·里仁,作者是孔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8、“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 这里所谓的“德”,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指的就是不会感到孤单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9、“德不孤必有邻”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原文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10、“德不孤,必有邻”出自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儒家的经典思想著作论语一书当中的“里仁”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一定是不会孤独的,绝对是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的“里仁”篇一共含有二十六章的内容,全部都。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12、“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更准确的说是论语#8226里仁篇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德不孤。13、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话,德,从何谈起德,可重复不德,则不可重复,需加以改正好比苗要呵护,草要根除出自论语里仁25章子曰”德不孤,必有邻“。14、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子的论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仁道的体现本色天然,不假修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德不孤,必有邻出处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15、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原句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话,德,从何谈起。16、希望对你有帮助“德不孤,必有邻”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17、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本书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儒家的经典思想著作《论语》一书当中的“里仁”篇,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一定是不会孤独的,绝对是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的。
赏析:有仁德修养的人,就会有至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最高美德的人。追求道德完美的人时刻心里为别人着想,处处与人为善,友爱和睦,顾全大局,先别人,后自己。这样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别人更会主动与他为友,他怎么会在社会上孤立呢?孔子在此强调了仁德修养的力量,并勉力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论语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谁的笔下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子的《论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仁道的体现。本色天然,不假修饰)。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邻出处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德,仁道的体现。本色天然,不假修饰)
分析:
【德不孤,必有邻】德,以有比较、合道义而存在。否则,没有了比较、不合道义的话,德,从何谈起?德,可重复。不德,则不可重复,需加以改正。好比:苗要呵护,草要根除。
参见:
子曰:为政以德,譬(德,仁道的体现。针对‘为政’。譬,打比方。参见:譬之宫墙)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
分析:
【以德譬】以道的体现打个比方,用以比照,作为榜样,有样学样,才会有好的结果。参见:德不孤,必有邻。
【北辰】其价值体现于有‘众星共之’的参照,与众星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反之,如果没有‘众星’的相伴,‘北辰’就会‘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德不孤必有邻
“德”是目光直射之意,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光明正大的品德,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德是积极的,是和谐的基础,这样人身心灵和谐就越接近自然也就越健康。有的人是把“德不孤”当成“必有邻”的条件,就是说,只有形成了一个“德者”的群体,才能够吸引“邻者”,从而“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孔圣先贤在《论语.里仁》篇中的章句,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的“里仁”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一定是不会孤独的,绝对是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的。
“里仁”篇一共含有二十六章的内容,全部都是记录的孔子的言论。“里仁”篇当中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义与利的关系”、“孝敬父母”、“个人的道德修养”、“君子与小人”等问题。
广为世人流传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都是这一篇的内容。
《论语》这部著作可以说是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这本经典著作将孔子在教育、政治、伦理、道德等等方面的思想观点较为集中的体现出来。《论语》辞约义富,许多语句、篇章都十分地生动形象,当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流传。
扩展资料:
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
“德不孤,必有邻”,这本是孔子对个人立德的价值和作用的说明,但习主席将这一思想由个体立德扩展到国家关系上,提出“以德为邻”的周边外交新理念,赋予了这一古老格言新的寓意。同时也在提醒日本右翼政客应该以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对待邻国。
更多文章:

2022河南高考成绩(2022年河南高考本一批投档分数线排名)
2025年2月9日 17:10

冬奥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我国在冬奥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2025年2月19日 07:00

广东省技师学院属于什么学历(技师学院是什么学历 技师学院毕业后是什么学历)
2025年3月20日 12:40

外地人能不能考杭州编制老师(外地人把户籍迁入杭州后可以考这边的教师编制吗)
2025年2月27日 09:30

山西运城招生考试网官网登录(2022年运城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志愿填报系统)
2025年3月31日 09:10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官网(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电自考研! 想知道具体考试的参考书目名单及出书人的名字)
2025年4月4日 10:20

2014年高考数学试卷(求救,2014年湖北高考理科的数学卷22题应该如何做才好呢题目挺新颖的当然,作为压轴题也很难的说)
2025年3月21日 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