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汇总一览表(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本文目录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如下: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b)(a-b)=a2-b2;(a±b)2=a2±2ab+b2;(a+b)(a2-ab+b2)=a3+b3;(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2、三角不等式
|a|-|b|≤|a±b|≤|a|+|b|(定理);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a+b|≤|a|+|b|;|a-b|≤|a|+|b|;|a|≤b《=》-b≤a≤b;|a-b|≥|a|-|b|;-|a|≤a≤|a|;
3、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1、预习的习惯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难了很多,预习可以分散难点。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听课时要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
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你听课时,就是有目的的去听,比起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听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首先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这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3、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当天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后再去做有关的练习加以巩固。有的学生喜欢一边做,一边碰到不懂得再看书,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初中数学必背公式
因式分解常用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ab+b=(a+b)。3、立方和公式:a+b=(a+b)(a-ab+b)。4、立方差公式:a-b=(a-b)(a+ab+b)。5、完全立方和公式:a+3ab+3ab+b=(a+b)。6、完全立方差公式:a-3ab+3ab-b=(a-b)。7、三项完全平方公式:a+b+c+2ab+2bc+2ac=(a+b+c)。8、三项立方和公式:a+b+c-3abc=(a+b+c)(a+b+c-ab-bc-ac)。
平方根计算公式
根号内的数可以化成相同或相同则可以相加减,不同不能相加减。
如果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如果根号里面的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相加减,能够化简到根号里面的数相同就可以相加减了。
根号的乘除法:
√ab=√a·√b_a≥0b≥0_,如:√8=√4·√2=2√2√a/b=√a÷√b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a|≤a≤|a|
常见图形的面积公式
1 正方形 S面积 a边长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3 长方形 S面积 a边长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s:面积 a:长 b: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r=半径 面积=π(r×r)
9 圆柱体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10 圆锥体 l:圆锥的母线长 n:扇形的圆心角S=πl^2×(n/360)+πr^2
11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l:母线S=πr+πR+πrl+πRl=π(r+R+rl+Rl)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大全 初中所有公式汇总
初中生学习数学应该注意公式总结,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大全,仅供大家参考。初一到初三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数学重点公式大全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三角函数常见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初一到初三 数学 公式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公式是什么
初三数学公式有很多,关于常见的列举如下:
1、周长公式:初中周长公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C=4a 。
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C=2πr 。
2、面积公式:初中几何面积公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²。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1/2(a+b)h 圆形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 ,S=πr扇形面积=半径×半径×圆周率×圆心角度数(n)÷360 ,S=nπr²/360。
3、一次函数公式:一次函数为直线,表达式有以下几种
点斜式:y-b=k(x-a);已知斜率k以及过点(a,b)
两点式:(y-b)/(x-a)=(b-d)/(a-c);已知两点(a,b),(c,d)斜率为(b-d)/(a-c)斜截式:y=kx+b;已知斜率k,y轴截距为b即过点(0,b)根据点斜式
截距式:x/a+y/b=1;已知x,y轴截距分别为a,b即过两点(a,0),(0,b)根据两点式。
4、二次函数表达式 :二次函数为抛物线,表达式有以下三种。
一般式:y=ax²+bx+c;(a≠0)
顶点式:y=a(x-h)²+k;
交点式:y=a(x-x1)(x-x2);
5、二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表达式y=ax²+bx+c;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
二次项系数a决定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对称轴:x = -b/2a
顶点坐标:
Δ=b²-4ac;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Δ>0时,2个交点;Δ=0时,1个交点;Δ<0时,没有交点)。
初中数学公式有哪些
01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02
有关立体几何面积方面的公式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03
有关立体几何体积的公式
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04
在几何证明题会用到的原理公式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05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06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07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08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
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
二、四横纵确相反。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
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
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
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
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
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
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
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
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
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
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
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
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梯形问题的辅助线
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
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
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
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
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么添?
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中比例线段
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
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
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
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正多边形诀窍歌
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
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
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
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
正n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
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
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
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
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
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
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
函数学习口决
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原点,
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
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
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
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
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
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
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
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
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
△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
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
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
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数学初中所有公式
数学初中所有公式如下:(有点多,可以收藏起来查看)
1、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4、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5、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6、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7、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8、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9、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10、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1、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13、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14、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15、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16、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17、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18、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数学公式初中必背公式有哪些
1.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²
三角形面积=底×高÷2
2.一次函数公式
一次函数为直线,表达式有以下几种
点斜式:y-b=k(x-a);已知斜率k以及过点(a,b)
两点式:(y-b)/(x-a)=(b-d)/(a-c
3.二次函数公式
二次函数为抛物线,表达式有以下三种。
一般式:y=ax²+bx+c;(a≠0)
顶点式:y=a(x-h)²+k;
4.三角函数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学习细则
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的基石,是数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载体。很多学生遇到的数学解题困难,追溯根源,往往发现是由于他们在某个数学概念处产生了问题,致使解题受阻。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数学概念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要了解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
初中数学所有公式表
常用数学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5、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6、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7、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8、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9、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10、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11、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1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3、cos(A/2)=√((1+cosA)/2) cos(A/2)=-√((1+cosA)/2)
14、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15、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16、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17、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18、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19、+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20、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21、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23、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2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26、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2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28、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29、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30、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31、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32、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33、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34、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35、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36、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扩展资料
部分基本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有哪些
初中数学的基本公式和定理有哪些?想了解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 初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有哪些”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中数学公式和定理有哪些
1、初中数学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2、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3、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4、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5、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初中数学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拓展阅读:中考数学成绩不高的原因
一、定理掌握不牢固
在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同学基础的题目很容易出错,看似很简单,但是就是拿不到分数,是因为定理不记得,等到考试过后才发现,原来题目如此简单。
套个定理就可以拿到分数,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简单的题不会,难题更不会。那你还怎么考高分?
二、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
刚刚也提到过,简单的题不会,难题更不会,那你还怎么考高分?说到底还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再加上初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又非常的多,不加以记忆,学习方法也没有掌握好,数学成绩又怎么提高?
因此,平常学生就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多练题灵活的运用公式定理,做题的时候也要举一反三。不要死磕一道题,因为数学题类型是非常多变的,核心的公式定理却是永远不会变的。
所以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初中三年的所有公式定理,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只要把上课老师讲的理解透彻,再加上平常多家联系,运用公式举一反三,成绩就肯定会有提高!
更多文章:

助理会计师报名全攻略:无单位也能轻松盖章!?如何让您的助理会计师证书一直有效
2025年3月29日 19:30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好还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好)
2025年3月13日 06:30

托福80分相当于雅思多少分(托福80分相当于国内英语什么水平四级六级)
2025年2月21日 05:20